近年来,特色农产品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,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。部分农产品市场乱象频发,如特色农产品被贴牌冒充、问题农资产品坑害果农等问题,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和产业信誉。近日,凤凰网山东频道就这些热点问题,对省农业农村厅进行了专题问政,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。
问题一:特色农产品被贴牌现象。以山东地区的苹果、大樱桃等特色农产品为例,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贴牌方式,将普通产品冒充知名品牌销售。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权益,还导致原产地品牌价值受损,农民收益大幅下降。省农业农村厅在回应中强调,将加强市场监管,严厉打击虚假标签和商标侵权行为,同时推动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,确保产品来源透明。
问题二:问题农资坑害果农。在农业生产中,农资产品如化肥、农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果农收益。但现实中,部分劣质农资产品流入市场,造成果树减产、品质下降,甚至引发环境问题。例如,一些塑料瓶包装的农资产品存在标识不清、成分虚假等问题。省农业农村厅表示,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,加大对农资生产、销售环节的抽查力度,推广绿色农资使用,并建立投诉举报机制,保护果农合法权益。
问政中还涉及塑料瓶等包装废弃物处理问题。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,塑料瓶等农资包装大量使用,若处理不当,可能造成环境污染。省农业农村厅承诺,将推动循环农业模式,鼓励回收利用,并加强农民环保意识教育。
总体来看,特色农产品贴牌和问题农资是当前农业领域的突出挑战。省农业农村厅的表态显示,政府正通过政策引导、执法监管和技术支持,多措并举化解风险。凤凰网山东的此次问政,不仅为公众提供了监督平台,也为农业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。未来,期待各方协同努力,实现农产品质量提升与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。
 
 
 
 
 
 
 
 
 
 
